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诗词 > 导航

杜甫:《北邻》

发表时间:2022-07-06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在语文学习中,诗词是必不可少的,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杜甫:《北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北邻》

明府岂辞满,藏身方告劳。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

爱酒晋山简,能诗何水曹。时来访老疾,步屟到蓬蒿。

扩展阅读

杜甫:《北征》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一些古诗词,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您绝对不会忘记的古诗是那一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杜甫:《北征》》,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杜甫:《北征》

北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

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祆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鹘。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何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全文赏析

杜甫的这首长篇叙事诗共有一百四十句,它像是用诗歌体裁来写的陈情表,是他这位在职的左拾遗向肃宗皇帝汇报他探亲路上及到家以后的见闻感想。它的结构自然而精当,笔调朴实而深沉,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怀抱中兴国家的希望,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

全诗分五大段,按照“北征”,即从朝廷所在的凤翔到杜甫家人所在的鄜州的历程,依次叙述了蒙恩放归探亲、辞别朝廷登程时的忧虑情怀;归途所见景象和引起的感慨;到家后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悲喜交集情景;在家中关切国家形势和提出如何借用回纥兵力的建议;最后回顾了朝廷在安禄山叛乱后的可喜变化和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的信心、对肃宗中兴的期望。这首诗像上表的奏章一样,写明年月日,谨称“臣甫”,恪守臣节,忠悃陈情,先说离职的不安,次叙征途的观感,再述家室的情形,更论国策的得失,而归结到歌功颂德。这一结构合乎礼数,尽其谏职,顺理成章,而见美刺。读者不难看到,诗人采用这样的陈情表的构思,是出于他“奉儒守官”的思想修养和“别裁伪体”的创作要求,更凝聚着他与国家、人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痛心山河破碎,深忧民生涂炭,这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主要特征。诗人深深懂得,当他在苍茫暮色中踏上归途时,国家正处危难,朝野都无闲暇,一个忠诚的谏官是不该离职的,与他的本心也是相违的。因而他忧虞不安,留恋恍惚。正由于满怀忧国忧民,他沿途穿过田野,翻越山冈,夜经战场,看见的是战争创伤和苦难现实,想到的是人生甘苦和身世浮沉,忧虑的是将帅失策和人民遭难。总之,满目疮痍,触处忧虞,遥望前途,征程艰难,他深切希望皇帝和朝廷了解这一切,汲取这教训。因此,回到家里,他虽然获得家室团聚的欢乐,却更体会到一个封建士大夫在战乱年代的辛酸苦涩,不能忘怀被叛军拘留长安的日子,而心里仍关切国家大事,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可见贯穿全诗的主题思想便是忧虑国家前途、人民生活,而体现出来的诗人形象主要是这样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诗人遥想桃源中人避乱世外,深叹自己身世遭遇艰难。这是全诗伴随着忧国忧民主题思想而交织起伏的个人感慨,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重要特征。肃宗皇帝放他回家探亲,其实是厌弃他,冷落他。这是诗人心中有数的,但他无奈,有所怨望,而只能感慨。他痛心而苦涩地叙述、议论、描写这次皇恩放回的格外优遇:在国家危难、人民伤亡的时刻,他竟能有闲专程探亲,有兴观赏秋色,有幸全家团聚。这一切都违反他爱国的志节和爱民的情操,使他哭笑不得,尴尬难堪。因而在看到山间丛生的野果时,他不禁感慨天赐雨露相同,而果实苦甜各别;人生于世一样,而安危遭遇迥异;他自己却偏要选择艰难道路,自甘其苦。所以回到家中,诗人看到妻子儿女穷困的生活,饥瘦的身容,体会到老妻和爱子对他的体贴,天真幼女在父前的娇痴,回想到他自己舍家赴难以来的种种遭遇,不由得把一腔辛酸化为生聚的欣慰。这里,诗人的另一种处境和性格,一个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的形象,便生动地显现出来。

“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坚信大唐国家的基础坚实,期望唐肃宗能够中兴。这是贯穿全诗的思想信念和衷心愿望,也是诗人的政治立场和出发点。因此他虽然正视国家战乱、人民伤亡的苦难现实,虽然受到厌弃冷落的待遇,虽然一家老小过着饥寒的生活,但是他并不因此而灰心失望,更不逃避现实,而是坚持大义,顾全大局。他受到形势好转的鼓舞,积极考虑决策的得失,并且语重心长地回顾了事变以后的历史发展,强调指出事变使奸佞荡析,热情赞美忠臣除奸的功绩,表达了人民爱国的意愿,歌颂了唐太宗奠定的国家基业,从而表明了对唐肃宗中兴国家的殷切期望。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诗人的社会理想不过是恢复唐太宗的业绩,对唐玄宗有所美化,对唐肃宗有所不言,然而应当承认,诗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是达到时代的高度、站在时代的前列的。

综上可见,这首长篇叙事诗,实则是政治抒情诗,是一位忠心耿耿、忧国忧民的封建士大夫履职的陈情,是一位艰难度日、爱怜家小的平民当家人忧生的感慨,是一位坚持大义、顾全大局的爱国志士仁人述怀的长歌。从艺术上说,它既要通过叙事来抒情达志,又要明确表达思想倾向,因而主要用赋的方法来写,是自然而恰当的。它也确像一篇陈情表,慷慨陈辞,长歌浩叹,然而谨严写实,指点有据。从开头到结尾,对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指事议论,即景抒情,充分发挥了赋的长处,具体表达了陈情表的内容。但是为了更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也由于有的思想感情不宜直接道破,诗中又灵活地运用了各种比兴方法,即使叙事具有形象,意味深长,不致枯燥;又使语言精炼,结构紧密,避免行文拖沓。例如诗人登上山冈,描写了战士饮马的泉眼,鄜州郊野山水地形势态,以及那突如其来的“猛虎”、“苍崖”,含有感慨和寄托,读者自可意会。又如诗人用观察天象方式概括当时平叛形势,实际上也是一种比兴。天色好转,妖气消散,豁然开朗,是指叛军失败;而阴风飘来则暗示了诗人对回纥军的态度。诸如此类,倘使都用直陈,势必繁复而无诗味,那便和章表没有区别了。因而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恰可适应于表现这首诗所包括的宏大的历史内容,也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才能和浑熟技巧,足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用诗歌体裁来写出这样一篇“博大精深、沉郁顿挫”的陈情表。

写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杜甫自鄜州(今陕西富县)赴灵武,中途为胡兵所俘,被解送长安困居。757年(至德二年)正月,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二月,肃宗自彭原(今甘肃宁县)迁凤翔(在今陕西)。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凤翔,到达后,在五月十六日受任左拾遗。就在这个月,他上疏论房琯不应罢相,触怒肃宗,几陷不测,后来得到宰相张镐的解救,才幸免于难。杜甫出于为国而奋不顾身,仍想积极履行谏诤职责,肃宗对此并不乐意,在八月底下“墨制”(皇帝用黑笔亲书的诏令)准他鄜州探家。这一年闰月的八月初一日,杜甫自凤翔出发赴鄜州,到达后写了这首《北征》。鄜州在凤翔东北,“北征”即北行之意。

杜甫:《东屯北崦》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你还知道有哪些唯美的古诗句?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甫:《东屯北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东屯北崦》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上学时候一定学习过一些诗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过南邻朱山人水亭》

相近竹参差,相过人不知。幽花欹满树,小水细通池。

归客村非远,残樽席更移。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杜甫:《入乔口(长沙北界)》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便是其中一种,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学了不少古诗词,古诗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入乔口(长沙北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杜甫:《入乔口(长沙北界)》

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

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小伙伴们小时候接触的诗词不在少数,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于经典的古诗词你还了解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采菱寒刺上,蹋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

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

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

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何补参卿事,欢娱到薄躬。

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一些古诗词,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朝廷防盗贼,供给愍诛求。下诏选郎署,传声能典州。

苍生今日困,天子向时忧。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

壤歌唯海甸,画角自山楼。白发寐常早,荒榛农复秋。

解龟逾卧辙,遣骑觅扁舟。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尘生彤管笔,寒腻黑貂裘。高义终焉在,斯文去矣休。

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林热鸟开口,江浑鱼掉头。

尉佗虽北拜,太史尚南留。军旅应都息,寰区要尽收。

九重思谏诤,八极念怀柔。徙倚瞻王室,从容仰庙谋。

故人持雅论,绝塞豁穷愁。复见陶唐理,甘为汗漫游。

李商隐:《夜雨寄北》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歌在中国具有悠远历史的,在上课时老师也会和我们提到古诗,古诗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全文赏析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中评《夜雨寄北》说:“'料得闺中夜深坐,多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是魂飞到家里去。此诗则又预飞到归家后也,奇绝!”这看法是不错的,但只说了一半。实际上是:那“魂”“预飞到归家后”,又飞回归家前的羁旅之地,打了个来回。而这个来回,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桂馥在《札朴》卷六里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这着重空间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复对照。徐德泓在《李义山诗疏》里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着重时间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环对比。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宋人王安石《与宝觉宿龙华院》云:“与公京口水云间,问月'何时照我还?'邂逅我还(回还之还)还(还又之还)问月:'何时照我宿钟山?'”杨万里《听雨》云:“归舟昔岁宿严陵,雨打疏篷听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梦中唤作打篷声。”这两首诗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构思谋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启发,也是显而易见的。 (霍松林) 。

写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相关文章

  • 车邻-《诗经》全文注释及译文 古代典籍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读物,更有着我国流传几千年传统文化传承的象征性意义。它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在浩瀚古籍烟海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还有道德经、论语、孔子、庄子、周易、孟子、老子等都值得细细品读的古书,有哪些古代典籍让你一品再品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车...
    时间:06-15 古诗词赏析     古诗集     抒情古诗    
  • 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小伙伴们小时候接触的诗词不在少数,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于经典的古诗词你还了解多少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杜甫:《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北池云水...
  • 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一些古诗词,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归》》,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杜甫:《奉送王信州...
    时间:07-06 杜甫的诗     王勃的诗     古诗文阅读    
  • 李商隐:《夜雨寄北》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歌在中国具有悠远历史的,在上课时老师也会和我们提到古诗,古诗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
    时间:06-22 李商隐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杜甫:《题新津北桥楼(得郊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你的脑海中对那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念念不忘?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题新津北桥楼》,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杜甫:《题新津北桥楼》望极春城上,开筵...
    时间:07-06 杜甫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