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诗词 > 导航

王勃古诗大全7篇

发表时间:2023-09-08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文档写作不但要注重实用性还要追求艺术性,专家学者们开始意识到范文对学术和实践的重要性。参考范文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如何将范文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模版?您所需的“王勃古诗大全 ”古典诗词网小编已为您备妥。

王勃古诗大全 (篇1)

述怀拟古诗

唐-王勃

仆生二十祀,有志十数年。

下策图富贵,上策怀神仙。

王勃古诗大全 (篇2)

1、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2、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3、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4、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5、诗人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风。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

6、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诗人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风。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首句写风的生起,以“肃肃”状风势之速。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

7、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8、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10、(遥襟甫畅一作:遥吟俯畅)嗟乎!

11、出自唐代王勃的《咏风》

12、出自宋代贺铸的《踏莎行·杨柳回塘》

1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14、出自清代赵翼的《野步》

15、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16、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17、出自南北朝谢灵运的《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18、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20、出自唐代王维的《相思》

21、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22、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自洛之越》

23、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24、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25、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26、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27、[唐代]王勃

28、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29、关山凌旦开,石路无尘埃。白马高谭去,青牛真气来。重门临巨壑,连栋想崇隈。即今扬策度,非是弃繻回。

30、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31、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32、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33、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34、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35、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36、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3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38、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39、咏风·王勃

40、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4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2、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43、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44、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45、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6、一作:层台;

4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48、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4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1、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5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53、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54、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55、风吹烟雾,风卷松涛,本来都是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

5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57、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58、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59、秋浦途中

60、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61、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6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3、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6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6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66、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67、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68、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69、列冈一作:即冈)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70、出自唐代卢照邻的《曲池荷》

71、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7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73、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74、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75、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索回亘津渡,出没控郊邵。风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抗石晞南岭,乘沙眇北川。傅岩来筑处,蹊溪人钧前。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

76、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77、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78、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79、风势之缓急,本来是并无目的的,但次句用了一个“加”字,就使之化为有意的行动,仿佛风疾驰而来,正是为了使林壑清爽,有意急人所需似的。下面写风的活动,也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

80、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81、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82、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8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84、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8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86、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87、她神通广大,犹如精灵般地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在诗人笔下,风的形象被刻画得维妙维肖了。

88、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9、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0、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91、出自两汉刘彻的《秋风辞》

92、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9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95、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96、四美具,二难并。

97、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98、送别王之涣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3浪淘沙李煜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却加倍地感到痛苦。过片三句自为呼应。“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本词的结束,亦暗示词人一生的即将结束。4问刘十九白居易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题。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诗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侧面落笔,以如叙家常的语气,朴素亲切的语言,富于生活气息的情趣,不加雕琢地写出了朋友间恳诚亲密的关系。5渔家傲陆游上片起二句:“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蜀中与故乡山阴距离之远,为后文写思家和思念仲高之情发端。“写得家书空满纸”和“流清泪”二句,是为着写思家之情的深切。“空满纸”,情难尽:“流清泪”,情难抑,作者的伤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作者道不尽的酸楚,岂是“家书”能表述清楚的。“书回已是明年事”句,紧接写信的事,自叹徒劳;又呼应起二句,更加伤感。一封家信的回复,竟要等待到来年,这种情境极为难堪,而表达却极新颖。下片起二句,从思家转到思念仲高。“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巧妙地借“寄语”流水来表达怀人之情。红桥,在山阴县西七里迎恩门外,当是两人共出入之地,词由桥写到水,又由水引出扁舟;事实上是倒过来想乘扁舟沿流水而到红桥。词题是寄仲高,不是怀仲高,故不专写怀念仲高专写怀念高,只这二句,而“兄弟”一呼,已是情义满溢了。这首词从寄语亲人表达思乡、怀人及自身作客飘零的情状,语有新意,情亦缠绵,在陆游的词中是笔调较为凄婉之作。它的结尾看似有些消沉,而实际并不消沉,化愤激不平与热烈为闲适与凄婉,又是陆诗与陆词的常见意境。6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下片转入“而今”,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7望洞庭刘禹锡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8山居秋瞑王伟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9咏风王勃诗的前两句“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炎热未消的初秋,习习凉风飘然生起,吹散林壑浊热,顿觉清爽怡人。诗人不禁迷醉于其中,冷风啊,你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贵还是低贱,都遍施恩惠,平等普济,令人敬佩,使人快意。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一种开朗壮阔的意境。诗的三、四句“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丝丝凉风吹乱了天才少年的长发,驱散了涧谷飘浮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缠绕的雾霭,犹如精灵般使山间人家重现,将明朗清爽带给人间。诗人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这些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把宋玉《风赋》中“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而加焉”的话,采用拟人化手法,将风描绘得栩栩如生。10登金陵凤凰台礼拜诗的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的一句,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凤去台空江自流”!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这里的“凤凰”,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凤凰台的由来,又有人世的沧桑蕴含其中。韵致高逸,寄慨遥深。接着的三、四两句承上,以“吴宫”、“晋代”一联,概指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吴宫花草”,表现昔日吴王的苑囿的似锦繁华和如今的湮没幽径。“晋代衣冠”,是表现当年东晋的豪门权贵,是何等的荣耀,如今他们的孤冢却散落在荒烟蔓草之中。这一联浸透了无限的凄凉。11蝶恋花柳永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12声声慢李清照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13蝶恋花晏殊上阕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槛菊愁烟兰泣露。”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惨淡的烟雾,兰花沾有晨露,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暮秋清晨,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也因忍受不住这秋天的寒意,双双向南方飞去。“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词人一夜辗转难眠,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相思之苦,银辉洒向人间,一直到了拂晓,还斜照着红红的门户。下阕登楼望远,更是情不能自已:“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西风冽冽,凋零了绿树。秋风萧瑟,落叶飘飘。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我独自登上高楼,骋目远眺,山阔水长,天涯漫漫,人世间的一切已如浮云过世。“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情也悠悠、恨也悠悠。见不到心爱的人,也只有寄书传情了,可是天遥地远,万水千山,又不知道我心爱的人她在何处,这封情意绵绵的书信又将送到那里去呢?14病起陆游作品开篇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现实景况,身体刚刚病愈,并且因被罢官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岷江江边,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尤须待阖棺”是在写自己的忧国心智,也不乏对眼下压抑情绪的抒发。顾炎武曾有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诗人陆游在当时显然不能向天下人呼吁,只能勉励自己,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这是一个被罢了官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怀。至于对自己的不公平,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还要待盖棺方可定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这是诗人的企盼,也是天下百姓的企盼。当时因为宋朝朝廷腐败,君主昏庸,至使大宋失落了半壁江山,老百姓处在外族蹂躏的水深火热之中,正如诗人写的那样:老百姓天天企盼天地神灵能好好地保佑国家和君王,天天盼望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还百姓一个完整的国家和太平盛世,可事实上这些只是枉然。这对于诗人陆游自己来说也再明白不过了,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作品通篇贯穿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15赠花卿杜甫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他们的说法是较为可取的。16青玉案辛弃疾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17月夜杜甫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中。这年5月,杜甫携家避难鄜州,8月只身前去投奔刚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送于长安,杜甫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诗的表现手法独具匠心:明明是杜甫思念流落鄜州的家人,不直接道出,而是用换位思考法来写,即设想妻子儿女在鄜州对月思念杜甫。妻子正在鄜州对月思夫。孩子们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事。在月下伫望时间长了,露水沾湿了妻子的头发,清辉使得妻子玉臂生寒。妻子在想:何时才能团聚呢?全诗写乱离岁月,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情真意切,真挚动人。18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为什么特别提及青海与玉门关呢?这跟当时民族之间战争的态势有关。唐代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吐蕃与突厥的交通,一镇兼顾西方、北方两个强敌,主要是防御吐蕃,守护河西走廊。“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厥的势力范围。所以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19青玉案贺铸这首词语言典丽,风格华美。全词字句洗炼,掷地有声,其中暗用了《洛神赋》、《锦瑟》、《江淹传》等不少典故,而又十分自然妥贴,犹如己出。词人还巧妙地用美好的景色来衬托自己的心情。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更显出愁苦之重。词的形象鲜明,意境优美。本词比喻的新巧贴切而又丰富多姿更是传为佳话。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形象的景物以增加感染力,这并不是贺铸的发明;而学习前人的手法,把比喻设置得如此新颖奇妙却是贺铸的创造。20过华清宫绝句杜牧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有些长了些,凑活着用吧

王勃古诗大全 (篇3)

《山中》

作者: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王勃古诗大全 (篇4)

www.gS83.CoM

《冬郊行望》

年代:唐

作者: 王勃

桂密岩花白,梨疏树叶红。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篷。

《冬郊行望》的赏析:

长在山岩上的桂花很稠密,一片白色。秋子梨的果实已稀疏了,而它的`树叶却变成了红色。在这凄凉的江湾,我四方八面的望了一遍,我的乡思就像离了本根的征蓬一样,已经跟随着长风飘荡而去。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

年代:唐

作者: 王勃

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绿齐山叶满,红泄片花销。

泉声喧后涧,虹影照前桥。遽悲春望远,江路积波潮。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的赏析:

译文——上巳划船浮江的这一天,我觉得时光过得很快,这对江上的宴会确实情致很长。山上的树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岸上连一片花瓣也没有了,当然那迷人的红色也消失了。后边的山涧里泉水声响,前边的大桥像彩虹那样的照影。放眼远望春景,我突然生悲。这是因为看到茫茫的江路上满都是波涛与潮汐。

《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的作者简介

王勃(649~676年),汉族,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

王勃古诗大全 (篇5)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

王勃古诗大全 (篇6)

师 这一节课,我们搜集了许多资料。这有助于深入地赏析课文。但是,任何资料如果不经自己的融会贯通,就不会成为自己的知识。我们应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认识。同学们不要忘记我们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返回幻灯片投影三)。下节课继续对以下问题进行研讨。

1、研究王勃的人生经历对他创作《滕王阁序》的影响。

2、研究《滕王阁序》的对偶、铺排、藻饰、用典的妙处。

3、研究几个重要典故的作用及其中所蕴涵的情感。

4、研究“滕王阁联”与王勃及《滕王阁序》这篇文章有何关联。

5、研究《滕王阁序》的鉴赏资料,提炼观点,综合自己的研究,对文章进行赏析。

王勃古诗大全 (篇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相关文章

  • 重阳节的现代诗歌大全7篇 怎样去寻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正确的范文呢?成功的文档处理需要始终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看好的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如果您需要遵循某些要求的“重阳节的现代诗歌大全”建议。...
    时间:09-08 重阳节现代诗歌    
  • 正月十五闹元宵古诗7篇 古典诗词网小编以您的需求为出发点呈现了这份有用的“正月十五闹元宵古诗”,你知道范文具体要怎么写吗?范文在越来越多的场所中提供了他的用处。 一篇出色的范文可以显著提高我们的文档处理能力,要获取更多信息建议定期访问我们的网站!...
  • 立春节气诗句古诗大全(11篇)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多次出现过古诗盛行的时期,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那么您知道都有哪些有名的古诗名句呢?下面是小编为您精选的“立春节气诗句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
    时间:09-08 春节诗句古诗     诗句古诗    
  • 白居易古诗大全 范文在写作中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参考优秀文案让我们写作具有思路,你所见过的标准范文是哪一种呢?以下是古典诗词网为您收集的最新有关“白居易古诗大全”的范文,这篇文章会是您的良师益友相信一下!...
    时间:09-08 白居易古诗    
  • 有关寒露节气的古诗词7篇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我们都学习了大量的诗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有关寒露节气的古诗词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喧喧人语已成市,白日未到扶桑间。2、九月寒露白,六关秋草黄。 ...